常見問題
淺析熱水鍋爐的泄漏問題
KZ型熱水鍋爐,一般系蒸汽鍋爐改裝,后管板高溫側因產生裂紋而發生泄漏較為常見。主要原因是由于此類爐型結構不合理,鍋內水循環不良所致。
鍋筒內兩束煙管剛性大,膨脹縮余地小,致使兩端管板在負荷與壓力變化時,承受交變的軸向推力或拉力;在后管板的不同側,高溫煙氣溫度約為80℃左右,低溫煙氣溫度僅為20℃-30℃左右。由于溫差很大,其熱膨脹量自然會有顯著不同。因此,高溫管板不僅存在軸向交變推力或拉力,而且承受側向交變應力的作用。
兩束煙管膨脹量不同,鍋筒底部直接受熱,而鍋筒兩側及頂部不受熱。這些明顯的溫度差別,使該爐型后管板高溫區域在實際運行中承受很復雜的交變應力。
鍋筒內盡管存在著很大的水流攪動,但后管板附近的水流卻處于停滯或近乎停滯狀態,故后管板壁因得不到充分冷卻而過熱。同時,水流在后管板內壁上形成的水流擾動不是連續一貫的,而是間歇性的,這使管板溫度忽高忽低,變化劇烈,造成金屬疲勞。鍋爐進出水溫差越大,越容易造成管板裂紋。
蒸汽鍋爐是連續運行,而蒸汽鍋爐改為熱水鍋爐后,則是間斷運行。尤其是鍋爐每日頻繁啟停10余次,壓火時爐膛溫度急速下降,后管板壁溫下降,金屬材料收縮。升溫時爐膛溫度急速上升,金屬材料膨脹。由于后管板上產生了周期性的溫度變化,因而在管端和管板孔橋區域便產生了很大的交變應力,從而引起疲勞破壞。
有些鍋爐,由于運行中系統失水太多,水處理設備無法滿足補水要求,不得己向鍋爐補充自來水。由于臥式水火管鍋爐改為熱水鍋爐后,爐排面積和爐膛熱強度均無變化,輻射受熱面和對流受熱面也無變化,因此,爐膛溫度沒有降低,尤其是后管板區域會發生濃縮、沉淀,聚集成堅硬的水垢,致使管板和管端導熱性急劇惡化,不能得到很好的冷卻和換熱。此時熱應力和交變應力不斷增加,后管板高溫區即可能發生熱疲勞。
(完)